电视大屏的教育功能承载 拒绝庸俗和狭义教育
新闻来源:星辉平台智通 发布日期:2017-12-01 浏览次数:2528与十年前相比,如今智能电视的功能越来越发达,但是作为家庭中最大的信息窗口,电视机在提供新闻娱乐内容之外,对为公众的科学教育需求考量却越来越低微。国际上流行Cord-cutting——剪断有线电视以手机等第三方设备取代信息收取功能的风潮在中国市场也越发明显。
中国电视制造商密集且执拗地将研发重心放在了娱乐与交互层面,行业观察人士比喻称,自诩是更“智能”的电视正在将用户变成“傻子”。正式由于电视机内容平台向纯娱乐方面倾倒,缺乏诸如全年龄段科学教育内容的建树,导致了公众对智能电视的认知越来越偏激。
而在更快更多赚取商业利益的平台商鼓励下,目前的智能电视用途事实上被“娱乐”所格式化,看上去丰富实际上单一的功能定位驱逐了公众对这块“家庭知识窗口”屏幕的兴趣,在电视上只能“看戏”成为更多家庭休闲的消费陷阱,这更加速了电视淡出人们生活圈子的中心。
庸俗化的大屏
“巨乳鲜肉”、“横店撕鬼”……不得不承认当红IP影视剧确实剌激了部份群体的观看热情,但是不得不承认商业化影视内容排挤了观众的选择权利,同时收窄了收视群体,降低了观看兴趣。对于儿童及老人的节目关怀日渐缺失,电视扮演了令屏幕变得“庸俗化”的反面角色。
“在家时不会让孩子看电视”,对于家长来说电视逐渐成为应试教育的死敌,“孩子不会从电视上学到任何有助课业的知识。”但现实是即便关掉电视,在家长不能陪伴的时间里,学生会选择使用手机平板等设备偷偷消磨课后的时光。手机作为一个新的娱乐载体慢慢超过了电视,成为人们收取信息、观看视频的新平台。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移动手机的用户数量已经突破了14亿,而今年10月份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录得2.25G。
在智能电视甫兴初期,主打教育在电视机定位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让孩子“免上补习班”、“在家接受名师教育”成为一时差异化竞争的砝码。不过可惜的是中国电视人并没有坚持建设“科学教育”的理念,所谓的让孩子在家接受名师教育指的就是在应用商城里下载类似《黄冈名师》的应用,将早已录好的老师教学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而更多的课件则需要后付费的方式购买。而面对更低年龄段的幼童来说,提供卡通片源也是模仿成年人的娱乐最大化套路。
“对于家长来说内心需要电视能够提供课后继续教育的片源,因为电视的大屏能够展示完整的版书和理化公式”,一位工薪族向家电网表示如果属地教育平台能够提供公开课的录相对学生温习大有帮助,“对于成年人来说,也希望能在电视上观看类似于耶鲁大学公开课的内容,一方面提升自身知识和素养,另一方面也言传身教给孩子制造主动学习的家庭氛围,但可惜的是有持续更新教育内容的电视几乎买不到了。”
难看的狭义教育
与电视平台教育内容匮乏的现实相反,事实上,家庭对教育的需求与重视远大于影视内容的过分丰富,HEA查阅官方统计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中国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超过一倍,许多家庭更是增加了孩子教育上的支出。随着中国家长望子成龙不输在起跑线上的硬性愿望、加上二胎政策的放开,教育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商家也试图在新生代中找到新的商机,如主动购买国内外动画片源和独家录制的教学视频,成为智能电视口中的“教育内容”被推送了出来,市面上的具备教育APP功能的智能电视选择面向的客户群趋同低龄化,提供的教育手段也十分的简陋。对于急切接收新鲜事物的孩子来说,这些应用往往只是在重复相似的,枯燥乏味的内容,而孩子只能在没有家长的参与下被动收集,效果聊胜于无。
虽然手机能够提供课堂画面,但是字幕和板书内容的阅读体验还是难以接受,正在学外语的白领试图从手机端与海外朋友在线交流时表示,多地多人连线在PC屏幕上都显得小更不用说手机或平板的观看体验了。不想把青春浪费在肥皂剧里,希望智能电视能在AI研发的大潮中带来更多知识的成份。
不过也有家长向家电网表达了另外一种担忧,“虽然目前通过网购碟片能够满足学生的加强教育,本来对观影方式的课后教育也不抱有更大期望”,最担心的还是未成年人长时间注视屏幕,液晶屏幕光源中“有害蓝光”对孩子存在的潜在伤害,“希望市场中出现可以过滤有害蓝光而且有持续知识更新的智能电视,相信会把全家都拉回到电视前面。”
国际学术机构研究显示,电视提供的服务大多都是为了满足用户最原始的娱乐需求,让身体从工作和学习中得到放松,属于Physical level层面;而利用人工智能对视讯内容分析时发现,用户更迫切需要的知识和精神层面(Mental Level)的接触,P(Physical)/M(Mental)的比例越均衡,用户主动检索的兴趣越浓厚,群体覆盖多样性更广泛,该P/M值的研究将给中国智能电视及内容平台商提供产品布局的科学新理论。